今日正月初七是“人日”,作為古老節日,人日在中國有逾二千年歷史。根據漢代滑稽大師東方朔《占書》記載,農曆新年的首八天為人和不同畜牧作物的生日,依次序為“一雞,二狗,三豬,四羊,五牛,六馬,七人,八穀”。
亦有傳說盤古開天闢地後,降臨世界的女媧為了解悶,於是萌生製造靈性東西的念頭。於是她初一抓起泥土捏成雞,隨後五天依次是狗、豬、羊、牛、馬。到了第七天,她在池塘按照自己的倒影捏出了有五官七竅、雙手兩腳的泥娃娃,才有了人的誕生。為了紀念此事,古人將初七定為人日。還有一說來源於《莊子·應帝王》記載,古時候有倏帝、忽帝和混沌三位神仙。倏和忽常去混沌家作客,受到熱情款待,兩人為感謝混沌,告訴他“人皆有七竅,以視聽食息,此獨無有,嘗試鑿之”。混沌按照此說在自己身上一日鑿一竅,七日鑿好七竅,人誕生了,而混沌卻因此而死去,故稱人日。顧名思義,“人日”有“人人生日”的意思。由於新春不同日子為不同動物的生日,故亦有禁止宰殺當天生日動物的習俗。相應地,“人日”當天亦不會對囚犯用刑。
根據中國傳統習俗,人日有食七菜羹的習慣。
根據中國傳統習俗,人日有食七菜羹的習慣。所謂七菜羹,要以七種蔬菜煮成湯,具體用的蔬菜因各地風俗有異,當中五種基本不變的蔬菜包括寓意“勤力”的芹菜、“聰明”的青葱、“合算(着數)”的大蒜、“長長久久”的韭菜、寓意“緣份”的芫荽。現在有些地方將其變成七寶羹,加入“年年有餘”的魚肉、“大富大貴”的肉類,或“生生猛猛”的生菜等,都是寓意來年事事順利。無論如何,吃七菜羹必須吃清,不可有剩餘或倒掉,以免“福氣”被倒掉。
昔日人們還習慣吃及第粥及長壽麵應節,前者以豬膶和豬腸作主要材料,“膶”者富貴之意,“腸”和“長”諧音,取長生富貴的意思;後者食伊麵和全蛋麵,與華人慶生日多有吃麵線習慣相似,長長的麵線就是代表長長久久、富貴長壽,有為自己慶祝生日的意義。
人日還有“撈魚生”的習俗,把魚肉、配料與醬料倒在大盤裏,衆人揮動筷子,口中不斷唸“撈啊!撈啊!發啊!發啊!”越撈越高,以示步步高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