土地供應要兼顧今生來世

///土地供應要兼顧今生來世

土地供應要兼顧今生來世

來源:信報財經新聞   作者:劉勵超    2011-12-16 11:55

業界也有向城規會申請改裝工廈開設骨灰龕,但至今好像還未有一宗申請獲得批准。(資料圖)

隨著未來十多年人口急劇老化,官方估計,由2010 至2029 年每年平均火葬數目約49200 宗。

除非香港人對處理骨灰的方法有重大改變,否則,市民對骨灰龕的需求便可能超過對陽宅的需求!以現在私營的骨灰龕位收費計算,龕位最高呎價與豪宅不遑多讓,說不定業務多元化的大型地產商,也想在陰宅市場分一杯羹,把「地產霸權」伸延進冥界。

政府雖已在全港十八區物色了二十四幅土地用作興建骨灰龕場,預計未來五年可提供約十二萬個公營新龕位,在2017 至2031 年則希望再增加十萬個新龕位,並且研究開發岩洞作骨灰龕場,但建議能否全部落實,視乎能否得到選址的地區支持。業界也有向城規會申請改裝工廈開設骨灰龕,但至今好像還未有一宗申請獲得批准;即使有,相信也只是鳳毛麟角而已。

政府為了回應市民「今生」和「來世」的安居需求,本著施政報告提出「必須以創新思維開拓土地資源」的信念,除了開發岩洞外,亦可研究以名副其實的「深層次」方式發展骨灰龕場。據知,在元朗和沙田某些地點有頗大的地下溶洞,地上作高空發展有技術困難或不符成本效益,可以研究發展地底龕場; 此外,亦可研究在現有的公園、運動場或政府擁有的多層公眾停車場的地底興建龕場,有助解決急不容緩的龕位供應不足問題。這些設施附近甚少民居,就算該區有人反對也未必有充分理據。

就建築技術而言,香港已有不少地下多層商場和停車場,挖建四至五層深的龕場技術上一定可行。若謂焚燒冥鏹香燭產生空氣污染和構成消防危險,則供奉鮮花水果及點電洋燭已足表心意—我們必須與時並進,現在悼念亡者都可在食環署的「無盡思念」網址上進行,那麼,在骨灰龕前不燃點明火香燭,不燒衣紙,也不代表我們追思亡者欠缺誠意。況且,對某些宗教信徒來說,不焚香化寶絕對不是問題。

在市區和新市鎮上述的「政府、機構或社區」用途土地地底設龕場,亦可方便市民,特別是年長的市民,毋須「翻山越嶺」到偏僻的龕場,只需利用日常的公共交通公具,甚或步行前往,間接鼓勵他們多點在傳統祭祀節日以外拜祭先人,減少市民在某些節日一窩蜂湧往骨灰龕場,造成交通擠塞和人流眾多的問題。

若有人認為地庫設施人流眾多將大大增加消防風險,那麼,目前設在多層地庫的商場和用明火煮食的餐廳酒樓,難道就沒有人流和消防風險嗎?

此外,《施政綱領》提及繼續進行新界東北新發展區規劃及工程研究(包括古洞北、粉嶺北及坪輋╱打鼓嶺新發展區、還有洪水橋新發展區),以期滿足將來的房屋及其他土地用途需求,研究預期在2013 至2014 年完成。希望「其他用途」包括骨灰龕,需知由整個發展區研究完成、公眾諮詢及參與、通過城規會及行政會議、賣地予私人興建或撥出公帑興建骨灰龕,以至設施落成啟用,樂觀估計最少也要十年八載。

在未來的十數年,老年離世的人數將有增無減,假若日後未能適時提供土地作骨灰龕場,恐怕當時的政府難免背上一隻政治黑鑊呢。

■地政總署前署長劉勵超

By |2018-09-13T16:40:21+00:00十二月 16th, 2011|最新新聞, 最新消息|0 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