抗癌女教師于娟遺作發表

///抗癌女教師于娟遺作發表

抗癌女教師于娟遺作發表

來源:廣州日報   作者:李媛    2011-06-01 13:47

盡管樂觀微笑,但病魔依舊無情地奪去了于娟的生命。

「買車買房換不來健康」引起都市白領反思,健康無價成網民思潮。

5月23日,復旦大學校園內舉行了一場特殊的圖書首發式,該校患癌女教師于娟的遺作《此生未完成》正式與讀者見面。

從今年年初開始,一條關於「長期熬夜等於慢性自殺」的帖子在新浪微博上廣為流傳,帖子的主人就是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的女講師于娟。當時正在接受化療的她在微博中不斷呼籲買車買房換不來健康」、「任何的加班都是浮雲」,這些話讓她「意外」成名,也觸動了許多都市白領的神經。

4月19日凌晨,于娟帶著遺憾走完了她33歲的短暫人生,出版社當值的兩位編輯用短短30天的時間,流著淚校完了她十三四萬字的書稿——《此生未完成》。

于娟遺作——《此生未完成》。

「在生死臨界點的時候,你會發現,任何的加班,給自己太多的壓力,買房買車的需求,這些都是浮雲。如果有時間,好好陪陪你的孩子,把買車的錢給父母親買雙鞋子,不要拼命去換什麼大房子,和相愛的人在一起,蝸居也溫暖……」誠然,《此生未完成》並不是驚世巨作,但它卻讓眾多白領開始了對生活方式的集體反思。

震驚:

劇烈腰痛竟是癌症前兆

回顧于娟被確診患乳腺癌的過程,可以說,于娟幾乎犯了所有現代人忽視自己健康的通病。

2009年10月的一個晚上,于娟像往常一樣給學生上完課,騎著自行車去超市買牛奶,路上一個小小的避讓,讓于娟感到一股「挫骨傷筋的痛從腰間傳來」。但于娟卻認為:「我怎麼可能扭傷腰呢?」於是仍然硬撐著去超市。只是第二天,她竟然腰疼得起不了床,「動一動都是豆大的汗往下掉」。

那時候的于娟萬萬沒有想到,這劇烈的腰痛,事實上是癌細胞已經骨轉移的征兆。為了不耽誤自己「寫書稿寫文章申請課題,每天晚上在辦公室泡到10點鐘」,于娟開始跑小醫院看病,她接二連三被誤診為腰肌勞損。

2009年12月27日,幾乎痛到全身一動也不能動的于娟被救護車送進醫院急救室,幾番周折,在2010年元旦,她被確診患乳腺癌癌症四期,也就是最晚期。當時,距離她留學回國參加工作只有3個月,她的兒子土豆只有14個月大。

承諾:

要為這世界留下些什麼

「可人活著總要為這個世界留下些什麼,這個不是爭強好勝。」在病中,于娟還有所牽掛的,是生病之前在山東老家已經鋪好基礎的那片能源林。

在彌留之際,于娟對媽媽說,「我能留下的是這片林子,如果我去了,把我的骨灰帶回山東,在那片我曾經試圖搞能源林的山坡地裡隨便找個地方埋了,土豆每年生日的時候,帶他去看看我。將來土豆看到這片能源林,他會知道,其實媽媽還是可以的。」

「金錢如糞土,我是化糞池」,于娟曾如此調侃自己。為了盡可能延續生命,丈夫為她賣掉了僅有的60平方米房子,父母也賣掉了在山東老家的房子。在生前最後的日子裡,于娟與丈夫、公婆以及丈夫的姐姐租住在同一屋檐下。

即便是在最艱難的時刻,父母、公婆和丈夫都無所畏懼,每天做著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。

為了在家為于娟注射增白針,丈夫原來只會拿粉筆和試管的手也學會了拿注射器,甚至比小護士做得更好。公公發現一個可以提高紅細胞的方子「五紅湯」,于娟的爸爸就每天早上4點半起床煎湯,坐第一班公交車送到醫院或者于娟家裡給她當水喝。

但這依舊無法挽回于娟的生命。4月19日凌晨,于娟辭世。按照她的遺願,骨灰將送回山東老家,安葬在她生前曾經為之奔走、病中念念不忘的公益能源林。她生前所寫的70余篇抗癌日記成了眾多網友永恆的回憶。

反思:

健康無價生命最該珍惜

于娟的書名代表著她對生命感到遺憾。4月2日,出版方與于娟簽約,作為給她的生日禮物。那是她最後一個生日。

僅僅17天後,她真正走過了她的 「此生」。據報道,一向「慢條斯理」的出版界,以30天的神速完成了于娟留下的50余萬文字的篩選、編輯、排版、印刷,在第一線加班加點的兩名編輯,幾乎是流著淚校完了十三四萬字的書稿。

幾乎是一線作者的版稅,除了少部分留作3歲兒子「土豆」的教育基金,這個至今仍在上海租房、為于娟看病欠債累累的家庭,還是決定把多數錢款用在她生前常常掛念的課題上:把對保護環境能起到至關重要作用的能源林搬回山東老家。

與此同時,不少網友開始了對自己生活方式的反思,「如果我們哪一天也身患絕症,回望自己以前的人生,追求的卻是房子、車子、金錢、地位,那將是多麼悲哀的一生啊!」

于娟的話:

1.以前我太過喜歡爭強好勝,太過喜歡凡事做到最好,太過喜歡統領大局,太過喜歡操心,太過不甘心碌碌無為。

我以前看重的,跟一般年輕人沒什麼兩樣,想要出色的學歷,出色的工作,出色的收入,更好的生活環境。而現在的我,更關注以前看來似乎是虛無的東西,家庭、親情、友情,還有大愛。

2.我不認為婚姻、工作、家庭是互相衝突的,但這三者加在一起也不能與健康相提並論,世界上的任何東西,都不值得你用健康為代價來交換。

By |2018-09-12T15:34:38+00:00六月 1st, 2011|好書推介, 生命文化|0 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