政府處理骨灰龕場亂了章

///政府處理骨灰龕場亂了章

政府處理骨灰龕場亂了章

來源:新報   作者:蕭若元    2011-12-16 10:28

我應該怎樣形容現時的特區政府呢?簡單的來說,有一些本來已經做了許多預備和咨詢工作的政策,結果政府卻突然退縮。這種情況尤其在近期發生的幾件事上可以清楚看到,例如政府發牌規管骨灰龕場問題。

每年香港的死亡人數約為4萬,政府每年供應的骨灰龕位卻平均只有2,000左右。雖然有人選擇回鄉安葬,但這只屬少數,而且由於墳地供應非常少,因此在香港安葬的人,土葬的只佔其中約一成,其餘九成人士均是採用火葬儀式,並將骨灰放在骨灰龕。

我的父親死於1968年,當時尚有足夠的骨灰龕位供應,因此他能夠安葬於政府的骨灰龕場。但到了70年代,政府骨灰龕的供應已開始變得緊絀。那麼沒分配到政府骨灰龕位的人的骨灰可以放在甚麼地方呢?中國人傳統不會將先人的骨灰放在家中,以前每條村尚且會有祠堂可以安放骨灰神主牌供奉,但現在香港幾乎已沒有祠堂,那可以怎麼辦呢?早在二十多年前,我已聽聞有人將先人的骨灰放在庵堂或各種宗教廟宇之內,而經營得最成功的,應該是大家都熟悉的寶福山。漸漸地,一個寶福山的骨灰龕位竟可售十多萬元。正常的骨灰龕位大約只佔十多平方呎的丁方之地,若每個骨灰龕位的售價可以如此高昂的話,經營骨灰龕場將會是一門非常有利可圖的生意,而骨灰龕位不足的問題已經持續了二十多年。

《哈姆雷特》中的一幕。(資料圖)

遺骸定義問哈姆雷特

骨灰龕位的需求越來越多,自然就有越來越多人去供應,於是開始有人發現香港政府原來有法例限制人體遺骸的處理,即是話不能將屍體安葬在墳場以外的任何地方,但是骨灰嚴格來說並不能算是人體遺骸。

人體遺骸的定義是甚麼呢?當一個人的骸骨經過高熱燃燒之後,它便會產生化學變化,嚴格來說已經不再是燃燒原本的東西。人類經過幾百萬年歷史,如果說骨灰都屬人體遺骸的話,我恐怕隨便在地上抓一把土也可能含有人體遺骸,只不過那些遺骸經歷過幾次的化學改變,終於變成「塵歸塵,土歸土」。好像《哈姆雷特》中的一幕,皇帝問哈姆雷特波隆尼爾在哪裏?哈姆雷特說他在晚餐桌上。皇帝問那人是否在晚餐,哈姆雷特說不是,他在哪裏「被吃」。皇帝奇怪那人為甚麼會被吃,哈姆雷特便回答說那人死後被蛆蟲吃掉,而蛆蟲被魚吃掉,然後魚被煮成晚餐,因此到頭來,那人只不過是桌上的一道菜而已。事實上,萬物皆不過是如此的一個循環。特區政府要就骨灰龕執法,這個已是非常顯著的問題。

(本文為作者個人觀點,不代表本報立場。)

By |2018-09-13T16:41:21+00:00十二月 16th, 2011|最新新聞, 最新消息|0 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