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來源: 東方日報 / 東網 日期: 2020年3月02日
所謂「落葉歸根」,客居異鄉的人,到回歸塵土之時,都希望回到自己所生所長之地。19世紀,華工出洋打工成風,俗稱「賣豬仔」,即到南洋等地作勞工。最後離鄉背井的華工四散海外,他們與其後代的骨殖未有好好安葬,香港因而出現義莊,希望為本地居民及海外僑胞提供暫存先人靈柩、骨殖的服務,引領遺骨回鄉歸葬。後來東華義莊投入服務,同時提供骨灰存放位置。作為香港碩果僅存的義莊,角色尤為重要。因應政府於2014年對私營骨灰安置所立法,義莊的骨灰存放服務因而中斷了一段時間。今年2月政府批准發出私營骨灰安置所牌照予東華義莊,東華義莊恢復提供骨灰位租賃服務,為先人提供安所。
位於香港大口環的東華義莊建於1899年,接收逾十萬名華工和華僑的骨殖,出錢出力幫助他們原籍安葬,為這些飄泊半生的華工還願。東華義莊為本港及海外華人提供靈柩、骨殖及骨灰存放服務,後來為配合政府大力推行火葬,東華義莊於1974年把部分義莊花園範圍改建為靈灰安置所,提供900多個龕位安放先人骨灰。1982年再增設5700多個龕位。及至2009年,為了進一步協助市民解決暫存先人骨灰的問題,在不會觸動建築物結構和外貌的情況下,東華義莊改裝12個莊房,現合共提供1560個租賃式靈灰位。
因應政府於2014年對私營骨灰安置所立法,義莊的骨灰存放服務亦因而中斷了一段時間。政府私營骨灰安置所發牌委員會,於今年2月批准發出私營骨灰安置所牌照予東華義莊,範圍包括上述全部3個階段提供的龕位。東華三院希望恢復提供骨灰位租賃服務後,能有助紓緩市民近年需求。
東華三院執行總監蘇祐安表示,「東華義莊管理骨灰龕的歷史十分悠久,以『中轉站』作為服務定位,有別於其他私營龕位動輒逾數十萬的價格。租賃服務以大眾能負擔的收費水平,提供短期租約,市民於期滿後可申請續租。」租賃式靈灰位設施具彈性,亦可減輕市民負擔,方便市民就其需要作出應變。
蘇續指,本港骨灰龕位一直供不應求,因應社會及市民聲音,東華三院致力增加骨灰龕位供應,現時提供的租賃服務,可供市民暫存先人骨灰,直至輪候到公營骨灰龕位。東華義莊未來亦會繼續向相關政府部門申請,在符合城市規劃、土地用途及地區意見等範疇下,將其餘可用的莊房陸續改裝,提供更多骨灰龕位,以紓緩市民需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