港大生規劃社區 倡建安老兩代屋

///港大生規劃社區 倡建安老兩代屋

港大生規劃社區 倡建安老兩代屋

來源:明報   作者:    2011-10-21 14:20

本港人口老化問題嚴峻,施政報告亦重點提出安老政策。一班80後及90後港大城市規劃及設計課程學生,昨率先向下屆政府「獻計」,倡議以新市鎮洪水橋作實例,設計出「老幼共融」的新社區,建議「新市鎮」內要興建「兩代屋」,讓長輩與後輩同住,同時擁有私人空間,社區內亦增設長者學院和顧問公司等,讓未來「知識型」長者「老有所為」。

統計處數字顯示,在2030年本港每4個港人便有1個達65歲或以上。由一班中央政策組前任和現任非全職顧問組成的群策學社,早前協助逾10名港大學生以77公頃的洪水橋地形作藍本,透過與規劃署職員開會、到日本實地參觀等,設計出供長者安居的「松坊」概念發展方案,估計「落成」後可提供1.4萬個住宅單位。

周邊綠化區設骨灰龕公園

參與設計的碩士生馮志強指出,現時不少長者居住環境不理想,如部分樓宇設計令輪椅不能進出升降機,社區內未有足夠公共空間讓他們活動,在未來新發展區計劃內,也未見納入長者需求。學生建議試行「栢松坊」發展方案,設計跨代房屋,以相連單位讓長者和後輩各有獨立空間,同時可互相照顧,升降機和走廊會加闊方便輪椅進出。此外,社區內提供如寫字樓、興趣班和醫療等設施。馮表示,區內的商業服務和興趣班可聘請退休專業人士作顧問,讓他們「有所作為」。

他們早前更參考日本的設計,於周邊設綠化區的骨灰龕公園,既可綠化環境,亦有助解決骨灰龕供應不足問題。構思的社區中採「雙主軸」發展,除長者區外,要維持文化區、酒店、娛樂等設施以吸引年輕人,兩區中間以綠化帶作緩衝。

群策學社主席方文雄認為,政府未來的施政不應拘泥於補貼長者或資助安老院舍,反而應以新思維考慮長遠的社區規劃,因為亞洲各國和城市未來也會面對人口老化問題,有嶄新思維可帶出不少商機,並會將學生的計劃交給規劃署。

By |2018-10-05T10:56:28+00:00十月 21st, 2011|殯葬文化, 生命文化|0 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