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識導賞:殯儀館導賞 上一節生死課
來源 : 明報 [...]
來源 : 明報 [...]
來源:蘋果日報 作者:梁德倫 2011-06-14 11:02 本港殯葬業界一直被指透明度低兼入行難,有業界昨宣佈推出殯葬專業證書及文憑課程,標榜由多名資深從業員教授殯葬禮儀、習俗及相關法例,兩個課程 [...]
「人,終須一死。」人出生便注定有天步向墳墓,科技有多發達,我們與死亡還是如斯接近。80後喪禮策劃師潘耀財(阿財),承繼父親長生店,為先人和家屬打點喪事。 個子高瘦的阿財,身穿西裝拿着公事包,與一般上班族無異,直至他從包裏拿出《通勝》,始肯定他是一名喪禮策劃師。 「 作為殮葬師,最重要係清晰知道主人家要求。 [...]
約40歲的喃嘸師傅梁俊(梁師傅),職責是替先人早日脫離世間苦,為的都是讓先人走好最後一程。皮膚黑黝黝的梁師傅一身淡灰色唐裝,穿着噠噠聲的黑布鞋,頭髮往後gel得立立令,和善地邀請我坐下,與想像中的兇神惡煞、長期於陰森靈堂的老師傅南轅北轍。他笑說:「 以前紅事白事都一定搵我哋,搬屋燒陰契、十年大醮,總之傳統乜事都會搵喃嘸師傅。 」 隨着時代轉變,現在做的生意白事居多,但入行時所有儀式都要學。喃嘸家族第四代的梁師傅,自小在紙紮舖長大,14歲正式入行,「嗰次我第一次跟老竇見識,一拎啲樂器上手有板有眼,老竇就話我整定食呢行飯!」於是開始坐在旁邊留意師公的一舉一動,「最先學乜?執架生!唔好睇小,一執漏就要重頭嚟過。」 [...]
農曆7月已屆,為打破鬼月不出殯、不火化的傳統忌諱,台中市生命禮儀管理處打造殯葬新文化,祭出淡日火化免付8天遺體冷藏費的優惠措施,希望緩解農曆7月遺體冷凍庫擠爆的情況,並宣導「天天是好日」的治喪新觀念。 治喪新觀念 天天是好日 傳統習俗「出殯一定挑日子」,且民間忌諱鬼月不出殯、不火化,導致農曆7月期間,存放遺體的冷凍庫常常供不應求。台中市民政局長周永鴻表示,台灣民間習俗辦理告別式,會依照黃曆挑選日子出殯,往往也造成禮廳、靈堂及火化大排長龍,但鬼月的禮廳卻很冷清。 [...]
在中國曆法之中,有一個是「春社」。 古時的春社,是祭祀的大日子。選在立春後第五個戊日祭祀土神。北京地壇,就是皇帝祭祀土神的道場。 按照祭祀俗例,家中若有人在去年逝世,拜新山、上新墳,是必須在「春社」之前進行,這叫做「新山不過社」。 這是一個很值得守護的傳統,因為慎終追遠,弘揚孝道,是炎黃子孫的道德修養之一。 [...]
香港地少人多,在生的人都唔夠地方住,對於要找地方安放已去世的親人其實都甚艱難。睇電視亦不難發現政府現在賣行廣告,提倡綠色殯葬,積極推行海上、紀念花園撒灰。巴塞隆拿就有人將綠色殯葬概念,化成骨灰甕和種植結合的產品Bios Urn,讓骨灰可以獨立培養出一棵棵樹木,為大地帶來更多綠色之餘,用生命延續生命。 Bios Urn以100%天然物料製成,當容器上的種子慢慢發芽的同時,Bios [...]
來源:faneuro1 作者:小五 2012-11-19 14:56 北京《環球時報》報導,法國諸聖瞻禮節(11月1日)已經過去,一些忙著為自己操辦“後事”的法國人卻閑不下來,在活著的日子就開始為自己準備葬禮在法國越來越流行,在11月瞻禮節前後更達到高潮。害怕自己某天突然離去沒能給心愛的人留下隻言片語,希望在告別世界後能留下自己的印記,或者想按照個人心願舉辦特色葬禮,都是人們提前操辦後事的原因。媒體稱,這樣那樣的“後事規劃”反映了法國人追求完美的心理,商家則從辦後事催生的“最後心願”經濟中賺足銀子。 [...]
來源:新華網 作者: 2012-07-16 17:25 新華網長沙4月1日電(記者李丹、謝櫻)一具載有遺體的棺木被緩緩推至火化爐旁,車上的老人睡姿安詳。鐘潔純擺正了老人頭邊的金銀紙,再次整理了逝者的面容和服裝,把棺木推向了火化爐。 [...]
來源:8020人才網 作者: 2012-07-13 16:52 [...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