殯葬文化

//殯葬文化

中國喪葬文化中的鞋風俗

來源:天堂紀念網   作者:    2011-06-07 16:30 我國自古以來將喪葬文化列為儒家文化的重要標志。當人們的原始意識和儒家禮議逐步融合後,靈魂不滅觀念成為根深蒂固的信仰。喪葬文化認為,人的肉身消亡後,其靈魂仍在茫茫冥間活動,甚至還能轉世再生。死亡僅僅是從陽間走向陰間的過程,所以喪葬服飾文化中的鞋飾成為靈魂「走進」冥冥世界的關鍵器具。在我國中原一帶的葬事中,給死者穿的葬鞋中男的為黑面布鞋,女性為蘭面布鞋,鞋面上大多繡有圖案,如中間是一個天鵝,右邊有一個蟾蜍,左邊是一個帶藕的荷花。漢族民間流傳人死後他的靈魂若要順利進入陰間,最難的關卡是能否游戲過一條奈河。奈河的水是死者生前用過的髒水和血水。靈魂一定要喝完這些污水後方能通過。當死者穿上畫有這種圖案的葬鞋後,水陸兩棲的蟾蜍和能上天也能下水的天鵝將扶死者靈魂越過奈河,進入天國,像征著佛界的蓮花也護佑著靈魂進佛國成正果。漢族習俗約定,葬鞋不能用毛皮制作,也不能用皮底,以防靈魂下輩子轉世成牲畜。生活在滇西北的少數民族摩梭族的葬鞋更為奇特,男性葬鞋的鞋繡上要穿九個孔洞,女性葬鞋的鞋底要穿七個孔洞。因為摩梭族認為人死後的靈魂無論落荒在天涯海角哪方,必須要回列祖先居住的地方彙合,靈魂才能獲以護衛和安息。靈魂在陰間翻山越嶺,長途跋涉時,進入鞋裡的泥沙碎石可隨時從鞋底的孔洞中漏出去,防止磨破腳,以便盡快回到老家。哈尼族的習俗認為,死者靈魂只有穿上本民族最古老的鞋帽服裝,才會被祖先認同回歸。所以哈尼族的男性葬鞋是長統布靴,女性葬鞋是尖頭繡花鞋。葬鞋在民間俗稱「老鞋」或是「鹼鞋」,大都是死者生前親自挑選一個「全人」制作。民俗認為有兒、有女、有丈夫健在的「全人」做出的老鞋能使死者家族興旺發達。葬鞋制作習俗是不分左右腳,納底不納幫,鞋幫暗绱,鞋面決不能用緞子以免「斷子斷孫」。 [...]

By |2018-10-05T12:02:02+00:00六月 7th, 2011|殯葬文化, 生命文化|0 Comments

2011長者博覽之一 紀念鑽石

來源:孝思園   作者:孝思父    2011-06-02 12:18 為期3天的2011(5月20—22日)長者博覽已經結束,一年一度這樣的大型博覽,又點可以錯過?孝思父出動了,去到灣仔會議展覽中心1樓,親歷其境,參觀了不同機構的展位,大開眼界 [...]

By |2018-10-05T12:05:11+00:00六月 2nd, 2011|殯葬文化, 生命文化|0 Comments

「人生告別會」挑戰「打喪伙」

來源:成都商報   作者:    2011-05-27 15:41 電影《非誠勿擾2》中的「人生告別會」令人印象深刻,雖然只是模仿的葬禮,但劇中人物李香山的人生總結詞———「愛過、頹過、活過」,還是會輕易勾起人們對死亡、對生命的感慨。 [...]

By |2018-10-05T12:05:42+00:00五月 27th, 2011|殯葬文化, 生命文化|0 Comments

韓國人打「葬禮領帶」去弔唁

來源:天堂紀念網   作者:    2011-05-25 13:51 筆者的一位同學小吳在韓國某知名企業工作,周圍的韓國「哥們」很多。一次,一位韓國同事的父親去世了,大伙紛紛去弔唁。小吳生怕不懂禮儀鬧出笑話,特意提前求教。結果聽了一番說教後險些崩潰。第一,只要是晚輩,不論關系遠近,都要在死者遺像前磕頭。其實,磕頭大禮原本就來源於中國,只是如今在很多地方已不再時興。據小吳回憶,他在國內過年時給長輩只是簡單行個禮,參加葬禮也僅是鞠躬而已,磕頭的場面只在電視裡見過。但在韓國,磕頭卻是常見禮儀,人們並不覺得難為情。那位韓國同事生怕小吳動作不標准惹家屬不快,還磕了個頭做示範,小吳趕緊跪下還禮。事後跟我們感嘆說,他的「處女磕」就是這麼獻出去的。 [...]

By |2018-10-05T12:06:58+00:00五月 25th, 2011|殯葬文化, 生命文化|0 Comments
Load More Pos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