父後七日——懷念不是一場儀式
來源:時光網博客 作者:Eric 2011-02-23 13:45 這是我看過的為數不多的幾部台灣“鄉土電影”之一,但是如“多桑”一樣,卻帶給我難以忘懷的記憶。 [...]
來源:時光網博客 作者:Eric 2011-02-23 13:45 這是我看過的為數不多的幾部台灣“鄉土電影”之一,但是如“多桑”一樣,卻帶給我難以忘懷的記憶。 [...]
來源:蘋果日報 作者: 2011-02-22 13:37 台灣傳統喪禮竟成為日本電視的奇聞。台中一名愛看脫衣舞的百歲人瑞去世後,家人為讓老人「含笑九泉」,特別請來脫衣舞孃在靈堂內落力表演,更讓舞孃在圍起布幔的棺木前,獨自熱舞十多分鐘。家人稱父親曾托夢對節目表示「滿意」。日本有電視去年底播出有關節目,竟取得高達 [...]
來源:亞洲時報 作者:張錦滿 2011-02-21 09:53 《禮儀師之奏鳴曲》(Departures [...]
來源:《檔案春秋》 作者:程乃珊 2011-02-18 13:52 一部日本電影《入殮師》贏得了無數觀眾的眼淚和感嘆,一位普普通通的入殮師為人們啟示了生命的真諦,使該片榮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。而早在上世紀30年代的上海,就有一位家境富裕、養尊處優的女子,不顧世俗偏見,入行殮儀師之職,數十年如一日,用真誠良善送別亡靈,以大愛大義面對生死,她是中國第一位從事殯葬行業的女殮儀師,同時也是首位在中國傳播先進殯葬文化的先驅鄺金枝女士。——編者 [...]
來源:成報 作者:Tracy 2011-01-26 13:41 美國印第安納州一對新人在裝飾優雅的圓形大廳裏舉行了婚禮。然而他們禮堂樓下的一間屋子,正是存放棺材與骨灰龕的地方,且整個禮堂建築被一片60英畝的公墓包圍,有10萬個墓碑。 [...]
來源:福澤錦囊 作者: 2011-01-25 10:56 所謂福地、陰宅就是安葬祖先的地方,也是祖先得以長眠安息之地,若能找尋到合適的墳地,就是福地。「福地需要經風水師尋龍點穴,並在多方面計算後才可以將先人下葬,好的墓地足以影響到子孫後代的貧富貴賤,人丁興旺。」風水師司徒法正說。 [...]
來源:弘慧網 作者: 2011-01-24 18:23 過去在很多地方都有過鬼節的習俗,每年農歷七月十五日為“盂蘭盆節”,也稱“中元節”有些地方又俗稱"鬼節","施孤"。本是印度一種佛教儀式,佛教徒為了追薦祖先舉行"盂蘭盆會";佛經中《盂蘭盆經》以修孝順勵佛弟子的旨意,合乎中國追先悼遠的俗信,於是益加普及。民間普遍流傳目蓮解救母厄的故事:“有目蓮僧者,法力宏大。其母墮落餓鬼道中,食物入口,即化為烈焰,飢苦太甚。目蓮無法解救母厄,於是求教於佛,為說盂蘭盆經,教於七月十五日作盂蘭盆以救其母。” [...]
來源:佛教文庫 作者: 2011-01-24 18:14 雖然佛教過去從未有過死亡文化或死亡的藝術這樣的概念,但佛教確實有死亡的藝術,因為佛教就是講生死大事的,離開生死大事講佛教,就真的是一種文化了,當然也就失去本來面目了。 [...]
來源:報佛恩網 作者: 2011-01-21 19:19 人,當在出生的時候,就已決定了死亡的命運,所以,生的情景未必可喜,死的情景也未必可哀。以佛法來說,若不出離生死,都是可憐憫者! [...]
來源:銘德禮儀網 作者:佚名 2011-01-21 19:19 當親人在未斷氣前,家人應該盡可能的隨侍在側,而現今多圍在身旁助唸佛號(如阿彌陀佛),請親人萬緣放下、心無掛礙。而傳統母喪須向外家(母親之兄弟)報喪,父喪則報請伯、叔父長輩,以往農業社會還無電話設備時,須親自前往長輩家中報喪,而長輩則準備一杯茶水,在門口給報喪者漱口後,隨即返回,不可入長輩家中。 [...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