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命教育2019-02-25T17:45:41+00:00

精選生命教育

其他生命教育

人生一味都要「擠」

來源:新報   作者:梁可婷    2012-01-09 14:49 擠牛奶(資料圖) 談起人生最常用的一個「動詞」,各有各的見解,有「衝!」、「上!」、「殺!」、「愛」、「奮鬥」、「玩」、「創新」、「爭取」、「努力」、「尋覓」……最叫人深思的,還是D君提出的一個「擠」字。 我們出生的第一個動作,就是在媽媽的產道裏「擠」出來,舒服一點的,是由醫生開刀,再從媽媽子宮「擠」出來,聽說記性好的人,或經催眠,仍記得出生時在產道裏奮力擠與被擠的經歷。 接下來,是擠進PlayGroup;擠進名牌幼稚園;擠進名牌小、中與大學;期間還得拚命擠進各種興趣班和運動團體,身水身汗爭取好成績,然後擠進大機構做事;擠進不同社交圈子打通人脈關係;再來擠醫院生仔床位;老了擠醫院病房……到人生最後一步,還得沒命擠骨灰龕! 大家對一個「擠」字有不同感受,A君說:「最驚心動魄的是當年跟男友各自有第三第四者,四個人困在死胡同裏擠得窒息,雖然努力把多餘的兩個人擠了出去,但一段關係已是五癆七傷……」 關於「擠」的經驗,以B君的最甜蜜:「那年跟男友在洛磯山脈遠足露營,擠在帳蓬裏,半夜聽到外頭有野獸聲氣動靜,嚇得相擁顫抖,天光出去,只見營地周圍滿布野獸足印,想是徘徊良久,找機會出擊!」 [...]

成人報讀證書課 學與長者「談死」

來源:文匯報   作者:劉景熙    2012-01-09 14:08 左起:林嘉儀、袁伍鳳、程廣寧、汪國成、7749有限公司科技總監邱斌及孫家俊。香港文匯報記者劉景熙 攝 除了供東華學院學生選修的通識單元外,學院亦有與「7749公司」合辦「專業殯葬文化與實務」證書課程,供成年進修者報讀,預計下月開課。曾修讀7749公司開辦的殯葬課程學員指,希望透過學習相關殯葬知識助人。 兩機構合辦的專業殯葬證書課程,獲評為資歷架構2級,內容參考7749去年開辦的「第一屆殯葬專業課程」。現職醫院護士的林嘉儀為該課程畢業生,她表示,以前每當向父親提起身後事安排,他總會「諱死忌談」,只稱:「待我走了再說吧!」後來,她上課後習得引導技巧,回家故意向父親提問:「是否把骨灰撒在路邊就可以?」父親即時大喊:「總得有副棺材吧!」她笑言,對於「死亡」,一般人不願多談,令家人難以妥善安排身後事。現在,她至少知道父親希望土葬。 懂情緒輔導 安慰遺屬 [...]

福澤全家:新年十大宜忌

來源:蘋果日報   作者:    2012-01-09 14:00 距離大年初一還有兩個多星期,各位準備迎春接福前,應注意由年廿八大掃除、除夕夜貼門神,以至擺設年花、掛畫,當中都有不少禁忌,故今期請來柏天心師傅為大家列出十大注意事項。 1〉掛畫內容宜喜慶 【忌】 切忌掛置陰沉悲慘的畫,如苦海孤雛;亦不宜掛置孤單寂寞的畫,如只有一個人、一隻動物;以及有洪水猛獸的畫,如老虎,易招血光之災。 【宜】 家居以追求開心祥和為目的,因此新年掛畫適宜掛花開富貴、百鳥朝凰圖等分別代表富貴吉祥和開心喜慶的畫作。 [...]

【末期生命的學習歷程】靈性照顧

來源:人間福報   作者:姚建安    2012-01-06 16:55 密勒日巴尊者 陳老先生年近八十,鼻咽癌合併有肝臟和骨頭的轉移,由於腫瘤傷口大出血和劇烈疼痛,被送到急診處作止血緊急處理,照會頭頸部的腫瘤專科醫師後,認為隨時會有往生的可能,且不適合再做治癒性的療法,於是轉介安寧緩和醫療病房照顧。 初到病房時,腫瘤傷口的出血換藥、夾雜細菌感染的惡臭味、嚴重外觀的醜形,讓他十分難過,拒絕親友探視,整日心情陷入谷底,不太愛搭理醫療團隊的成員。 經過醫師、護理師細心、耐心評估病情,處方適當的止痛藥、抗生素,和適時換藥、芳香治療後,讓他的疼痛減輕、異味消失,他與醫療團隊建立良好關係,讓臨床心理師、宗教師等團隊成員接近,處理他的問題。 經過充分了解,知道陳老先生雖然沒有顯赫的事業,但是做人實在,對於家人、朋友的照顧都是盡心盡力,是所有親朋好友眼中的好典範。 住院以來,太太和兒女輪流照顧,看到陳老先生先前大出血、腫瘤疼痛非常不捨,後來經過安寧病房團隊的努力照顧後,身心症狀得到很大的緩解,感到極度欣慰,慶幸來對地方。 [...]

學習死亡 ——在鐵生的燭照下讀蒙田

源:文匯報(上海)   作者:朱正琳    2012-01-06 15:53 作家史鐵生去世時,不少人又想起了那句流傳久遠的名言:探究哲理就是學習死亡。網上多有引用者,而我自己在一篇紀念文章結尾也取其意寫道:“他用自己的一生學習死亡,從這個意義上說,他是一位哲人。”與鐵生的交往不算多,但從第一次見面起,他就給我留下這樣一種越來越深刻的印象:這個一生與病魔結伴而行的人,早已與死神達成某種諒解。果然,當死神真正降臨時,事情便的確像是在履行一份諒解備忘錄,那樣的簡單明快、從容不迫,一時竟傳為佳話。回過頭來再讀他的書,發現那些空靈的文字愈顯空靈,仿佛都是與死神交談前後所做的功課。無怪乎有人說,死亡是他的作品共有的母題。 蒙田 眼看著一年快過去了,前幾天(12月31日)就是他的周年忌日。心念動處,再一次打開《蒙田隨筆全集》,再一次靜下心來讀那個名篇——《探究哲理就是學習死亡》。這一回得鐵生燭照,我的閱讀自然會多了幾分領悟。 蒙田的這句名言,是從古羅馬西塞羅的一段話化出。西塞羅的說法是:“探究哲理就是為死亡作思想準備,因為研究和沉思從某種意義上說可使我們的心靈脫離軀體,心靈忙忙碌碌,但與軀體毫無關係,這有點像是在學習死亡,與死亡很相似;抑或因為人類的一切智慧和思考都歸結為一點:教會我們不要懼怕死亡。” 西塞羅說了兩層理由。第一層理由大約是出自古老的靈魂說,把死亡解讀為靈魂脫離肉體。對於我們現代人來說,這種靈魂和肉體截然分立的古老二元論,一般已很難被完全接受了。但用在鐵生身上,卻仍有若合符節之處。——鐵生心靈的活躍與肉體的沉寂形成強烈反差,多少年來一直在衝擊著每一個走近他的人。第二層理由則是至今依然通行的。據梁文道先生介紹,美國耶魯大學有一門哲學公開課就取名《死亡》,而“美國‘社會研究新校’(NewSchool for [...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