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精選生命教育
其他生命教育
如何歡度老年生活之五-老死不可怕
來源:星雲大師講演集 作者:星雲大師 2012-02-28 15:29 今日為各位獻上星雲法師演講集【如何歡度老年】之五-老死不可怕 ‘人生自古誰無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’。一般人都以為人會死,是的,‘會死’,但是死的是人的肉體,不是人的精神。有的人對‘死’感到恐怖、懼怕,因此,對於死亡的到來感到憂慮。譬如說他想到人死之後屍體的冰冷、僵硬、肮髒、厭惡,便產生畏懼的心理,因此,想求得長生不死的秘方。其實,在這個世界上,生命有生老病死,世界有成住壞空,一切都不能長久不滅,即使是山河大地、日月星辰也都在成住壞空的循環中,不會永存。何況是我們人四大假合的軀殼呢?但是,盡管肉體會死亡,人的精神卻是永遠不會死的。我個人在佛法裏得到最大的歡喜與慰藉,就是我懂得了肉體雖死,而精神是不滅的。 人死就像搬家一樣,這個房子要倒塌了,我們就想辦法搬到另一個家去;好像機器壞了,當然要換一部新的,這實在不值得我們那么悲傷。搬房子時,要慶賀‘喬遷之喜’;人死了,說不定能上生天界,或者成聖成賢,又何悲之有?一般社會人士,誤以為人死都要變成鬼,因此,很多人長輩死了,馬上替他念經超度,以為不這樣父母就會下地獄,這是非常不恭敬的。為什么不想想自己的父母是往生極樂國土呢?有些黑社會人士不是也會說:二十年後,又是一條好漢嗎?生又何嘗生,死又何曾死?生了又死,死了又生;其實,這一個死,不正是另一個生的開始嗎?生生死死,死死生生,永遠沒有停止。 基督教有一句話說:‘信我者得永生。’其實不信我者也能得永生。因為人本來就不會死。佛教講生命是環型的,與其他宗教所講的直線型不一樣。譬如基督教講:‘人從哪裏來?’‘人從上帝來。’‘上帝從哪裏來?’‘上帝本來就有,不需從哪裏來。’而佛教卻主張:‘人從哪裏來?’‘人從死來。’‘死從何來?’‘死從生來!’人有生老病死,世界有成住壞空,我們的心則有生住異滅,生死永遠不停止,像那時鍾,從一點走到十二點,再由十二點走到一點,循環不已,哪裏是開始?到哪裏才能結束?事實上,沒有終點,也沒有起點。唯有你跳出人生,超脫這個人生,到另外不生不死的世界,去認識‘無生死’,體會‘無生死’,運用‘無生死’,契證‘無生死’,才能求得涅槃寂靜的世界。佛教中有一部論叫做《大乘起信論》,即要我們信自己的真心。世界可以毀滅,而我們的真心不會毀滅。真心就譬如一塊黃金,你把它做成戒子、耳環、金人、碗筷,甚至於把它丟進陰溝,或棄置垃圾堆中,它的形態雖然千變萬化,但是黃金的本質卻永遠不變。正如一個人的生命,雖然在中陰身中,不得不受生,已生不得不變老,已老不得不生病,已病不得不死亡。雖然生老病死流轉不息,但是我們的‘真心’卻是圓成周遍,恒常不變的。只因為眾生妄執有我,認假我為真,才會沉淪於生死苦海之中。因此,每一個人必須勤行正法,發廣大心,立堅固願,以跳出萬劫輪回的生死苦海。 各位先生!今天很難得有這么一個因緣在這裏和大家見面,我簡單地敘述了以上五點,做為各位歡度老年生活的參考,我無意在這裏向大家說教,謹提出一些個人宗教生活的體驗而已。最後敬祝大家身心健康,法喜充滿! [...]
老年人如何通過養性來延年益壽
來源:老人健康網 作者: 2012-02-23 15:47 老年人心理健康能長壽老年人要想健康長壽,就必須注意調節自己的情 緒,保持健康心理。那麼,應該怎樣保持健康的心理呢?首先,要有樂觀主 義精神,常藻青春活力,積極參加力所能及的社會活動。譬如,走親訪友, 旅遊參觀,考察訪問,進行社會調查等。通過這些活動,對克服老年人的老 朽感、孤獨感和無價值感等是頗有裨益的,而且還能增添生活的樂趣。其次, 要堅持有規律的生活。尤其是離、退休以後,原來工作時的一套生活程序已 [...]
生氣時 智商只有五歲
來源:老友記週末電子報 作者: 2012-02-15 17:26 孝思園按:人在憤怒時做事說話,都不太會經過大腦思考,所以做出來的決定常會出錯,說出來的話也不那麼圓融,甚至還會得罪旁人,在情緒不穩的狀態下做決定這個舉動,真是最笨、最不理智的行為。事情的真面目,往往就遮蔽在這些不穩的情緒之後,結果壞了大事,不利已也不利人。『少說話,少做決定』確是一個很好的提示。 生氣時 智商只有五歲 有一位企業家,素以行事穩健著稱,即便每天身處在瞬息萬變的商場之中,他也幾乎沒有犯下過什麼致命性的大錯,所以,他所經營的公司也就日漸成長。 若干年後,他要退休了!在榮退茶會上,記者們問他這幾十年來的成功祕訣,他只笑笑的說:「其實我沒什麼特別秘訣,我之所以能順利,是因為我懂得在憤怒的時候少說話、少做決定,所以我不容易壞了大事。」短短的一句話,卻讓當天在場的人上了重要的一課。 每當我冷靜地回想自己過去在生氣時曾出現的情緒、念頭,或觀察一些在盛怒中的人們,我可以發現一個共通點:生氣時,智商只有五歲! [...]
平時就得學習放下沉重的包袱
來源:《聽診器與念珠:安寧病房裡的宗教師》 作者:姚建安 2012-02-10 11:25 「要放下!」說得簡單,實踐才是功夫! 在安寧病房,常接到已逝病友家屬的感謝函,謝函內容被提到最多的是宗教師,他們非常感恩,他們的親人在最後一段日子,能遇見病房的臨床宗教師,讓病人能放下世俗的煩惱,圓滿往生。 但不諱言,也有人拒絕宗教師的關懷,傳統的民間信仰看到法師多半在喪禮上,在末期病人與家屬眼中,法師難免有不同的象徵意義。另外不同信仰的人,也會拒絕法師,殊不知臨床宗教師,是沒有宗教分別的,也不是來傳教的,更不是專門執行某些儀式的代表。 臨終病人從最常見的「死亡恐懼」開始,順著病人與其家屬心靈的轉折:不捨、心願未了、自我尊嚴的傷害、自我放棄......常使得醫療團隊能幫得上忙的極限,只能做到80%,而最後的20%,真的就有賴各宗教的生命智慧,來釋放出人生最後的圓滿了。 末期病人可能會抱怨: 「我又沒做失德事,為什麼我會變這樣?」 [...]
簡簡單單的被關心的感覺
來源:長者老友記 作者: 2012-02-09 16:59 孝思園按:放下手邊種種鎖事,對身邊的人給予關心,即使只是一句簡單的問候也能如甘霖般滋潤、溫暖對方的心。何況適時給朋友、家人、任何需要的人一點安慰,都會使冷漠的現實散發出多點暖意,亦可能減少日後不必要的遺憾。 一位退休教授,跟老妻過著 悠遊的生活,早上一起爬上小山崗舒展筋骨,下午他料理陽台的花草,又或看看雜誌,妻子則和朋友到咖啡室聊天。 他們唯一的女兒,在美國定居。 月前一個晚上,朦朧間他感到床墊濕了,是老妻尿床。他推推她,發覺她已沒有反應。 「節哀順變。」不少親戚朋友說。 [...]
輕鬆下來 病就好了一半
來源:台灣大紀元時報 作者:封莉莉 2012-02-08 17:59 如果你要維持身體健康,可千萬在考慮你的護膚用品之外,還要考慮你內在的美麗,那就是內皮細胞的完整性和健康性。內皮細胞的完整性和健康性靠什麼來實現?主要靠的是內修,精神達到一個層次的時候,它的健康就可以達到一個層次,這是有科學根據的。 內皮細胞控制血管舒張內皮細胞表面有很多很多的受體,當副交感神經興奮的時候,也就是處在最佳的狀態,例如打坐入靜的時候,它會放出一些神經遞質,一些非常小的活性物質,當這些物質和內皮細胞的受體結合後,內皮細胞會放出一氧化氮(NO)、前列環素(prostacyclin, PGI) 以及內皮源性過極化因子(Endothelium-derived hyperpolarizing [...]